“隐形的杀手”——房颤知多少?如何防与治?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就是构成心房的心肌发生了纤细的颤动。正常人的心脏分为四个“房间”,左边是左心房和左心室,右边是右心房和右心室,位于右心房附近的“窦房结”则是整个心脏的司令部,窦房结自动发出节律整齐的指令(60-100次/分),心脏按顺序规律协调的收缩与舒张,我们称之为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房颤发生时,心脏心房乱发指令,导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乱跳,“各自为政”,杂乱无章的颤动,每分钟最快可以达到350-600次,而且没有任何规律,,整个心脏的正常跳动被影响,我们称之为房颤。据统计,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最典型症状是心悸,也就是心脏乱跳、心跳得厉害的感觉。有些病人会有乏力、头晕、胸口闷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当然也有部分病人并没有什么症状,以急性脑卒中为首发症状。
发生房颤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等;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心梗以及有房颤家族史等这一类人群比较容易发生房颤。
房颤的主要危害
房颤增加心房内血栓形成风险,血栓脱落可引起脑梗死等全身性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脑卒中造成偏瘫等症状会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
因为房颤的症状不典型,有可能自行缓解,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容易被病人自己忽略。有一部分患者甚至直接以脑卒中作为首次发作的表现,首次诊断房颤时可能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瘫痪。所以房颤又被称为“隐形的杀手”。
房颤发作引起反复心悸不适等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长期房颤发作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衰、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增加早老性痴呆风险和认知功能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房颤的治疗
√01 控制心室率:
治疗包括洋地黄类、钙通道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心室率。
√02 抗凝治疗:
临床根据血栓栓塞的评估风险决定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以及一些新型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选择适当的抗凝策略。
√03 转复并维持窦律:
主要有药物复律、直流电复律以及导管射频消融等新兴治疗手段。
√04 导管射频消融:
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及心室率不易控制的持续房颤患者可以考虑。引用丹麦全国注册数据,房颤早期消融(诊断后1年内)比晚期消融(诊断后超过2.9年)复发率低40%,与晚期消融患者相比,早期消融患者的心力衰竭、缺血性卒中或死亡的相关风险也显著降低。
√05 外科手术治疗:
创伤大,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开展不多。对于长程持续性房颤,单纯导管消融效果不理想的,目前国际国内少数中心开创内、外科共同干预的“杂交”手术,对复杂性房颤效果较理想。
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房颤?
1.饮食
目前尚无针对房颤的饮食建议,考虑到房颤发生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相关,可参照《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此外,研究显示Omega-3脂肪酸摄入和尿酸水平高等可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2.控制体重
肥胖可增加房颤患病风险,且与房颤的进展密切相关。房颤导管消融研究中,肥胖与房颤早期和晚期复发均显著相关,肥胖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低于正常BMI患者。据此推荐BMI>30kg/m²的患者控制体重,以减少房颤发生风险,房颤患者应尽可能将BMI控制在27kg/m²以下。
3.酒精和咖啡
饮酒可增加房颤发生风险,且会增加抗凝过程中出血发生风险,长期大量酒精摄入可使血栓事件和死亡发生率增加,建议房颤患者尤其是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戒酒。
咖啡并未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适当饮用咖啡可减少房颤的发生,但会增加与房颤无关的症状,如心悸等。
4.吸烟
考虑到吸烟与冠心病、OS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衰等密切相关,且吸烟本身为不健康生活方式,推荐房颤患者戒烟。
5.睡眠和情绪
研究显示失眠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并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然而有研究显示焦虑和抑郁同样增加房颤发生风险,且与心源性卒中发生风险相关。
6.运动
运动员房颤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而缺乏运动房颤发生风险亦显著增加,因此应保持中等量运动,避免竞技性、过度耐力运动(如马拉松等)。
建议采取规律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耐力运动,建议采取瑜伽、太极、走路或短距离慢跑等运动方式。
对于房颤,我们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院自3月份开展起搏电生理手术以来,已成功为十余位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得到广大患者认可及好评。
心血管内科
曹 峰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全科医学会慢病防治分会委员芜湖市医学会脑心同治分会委员;
· 曾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弋矶山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后于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起搏电生理介入治疗;
· 擅长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