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肺结节

肺结节是什么?

简单说:肺结节就是肺里长了一个“小疙瘩”、“小阴影”。它在CT或X光片上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密度增高影。

大小分类:微小结节:< 5毫米;小结节:5-10毫米;肺结节:>10毫米 且 ≤30毫米;大于3厘米的叫“肿块”,性质和处理截然不同。肺结节大多数是良性结节,大家不必过于惊慌。

肺结节根据密度分类:实性结节:看起来像一小块实心的东西。亚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像磨砂玻璃一样,半透明,能看到背后的肺纹理。其中又分:纯磨玻璃结节:完全均匀的磨玻璃影。混合磨玻璃结节:既有磨玻璃成分,又有实性成分(实性成分越多,风险相对越高)。

为什么会得肺结节?

常见原因包括:

1.  炎症:过去的肺部感染(如肺炎、肺结核)留下的疤痕;当前或慢性的炎症(如真菌感染、肉芽肿性疾病)。

2.  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硬化性血管瘤等。

3.  淋巴结:肺内的小淋巴结。

4.  血管影:肺部血管在影像上的断面。

5.  早期肺癌:只占肺结节中的一小部分。

6.  其他:吸入粉尘、吸烟等刺激引起的局部反应。

 

发现肺结节怎么办?——关键在于科学评估与随访

第一步:不要惊慌!如前所述,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

第二步:找专业医生!呼吸科、胸外科或影像科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风险。

第三步:根据相关结果,结合患者个人风险因素,安排下次随访时间,或者紧急处理方案。如果在随访期间出现以下情况:

1、医生建议的随访时间到了,未按时复查。

2、随访CT报告提示结节明显增大(尤其是短期内快速增大)。

3、随访CT报告提示结节密度发生变化(如实性成分增多)。

4、随访CT报告提示结节形态发生改变(如出现毛刺、分叶等恶性征象)。

5、出现新发的呼吸道症状,如:持续的咳嗽(尤其是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咯血。持续性胸痛(特别是深呼吸时加重的胸痛)。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需排除喉部问题)。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乏力。需要及时就诊。

生活建议与预防

1.  最重要的:戒烟!并避免二手烟。这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措施。

2.  健康生活: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3.  职业防护:避免接触石棉、氡气、煤烟、重金属粉尘等有害物质,做好防护。

4.  重视体检: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年龄>40-50岁、吸烟史、家族史、职业暴露史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 (LDCT)筛查。这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有效手段。

5.  管理慢性肺部疾病:积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6.  遵医嘱随访:如果查出肺结节,务必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复查,不要自行延长间隔或中断随访。

7.  不要自行用药:不要听信偏方自行服药试图“消结节”,这可能延误病情或带来副作用。

温馨提示

肺结节很常见,良性居多。体检发现肺结节,不必过度恐慌。

科学评估是关键。专业医生会综合多方面信息判断风险。

定期随访是核心。动态观察结节变化是区分良恶性的金钥匙。

高危人群重视筛查。低剂量CT是早筛的有效工具。

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戒烟、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防护污染。

有变化,早就医。出现结节变化或新症状,及时就诊。

 

肺结节专科门诊

时间:每周三上午

地点:门诊4楼第6诊室(肺结节专科门诊)

另7月12日周六下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方勇教授来我院坐诊,咨询电话18226730090(魏医生)。